某地區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地人稱為“蘑菇沙漠”。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作用主要是( )。
A.風力侵蝕 B.流水沉積 C.巖層擠壓 D.火山噴發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區是( )。
A.濕潤地區 B.半濕潤地區 C.平原地區 D.荒漠地區
3.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最基本條件是( )。
A.巖石有風化裂隙 B.巖石具有層理構造 C.巖石中含有化石 D.巖石具有可溶性
4.矗立在尼羅河畔的埃及獅身人面像缺損嚴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雨水侵蝕和溶蝕作用 B.風化和風蝕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蝕作用
恐龍探海景觀位于大連市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周邊的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山型地貌、奇絕的礁石形態、豐富的巖層古生物化石(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恐龍探海景觀在形成過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蝕 B.風力侵蝕 C.流水堆積 D.海水堆積
6.恐龍探海景觀進一步演化可能演變為( )
A.海蝕平臺 B.海蝕穴 C.海蝕柱 D.海蝕崖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圖示景觀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地貌,故選A項。流水沉積形成流水堆積地貌;巖層擠壓易形成褶皺等地質構造;火山噴發可能會形成火山地貌等;BCD不對。故選A。
2.【答案】D。解析:風力侵蝕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區分布廣泛,故選D項。濕潤半濕潤地區往往形成流水地貌,平原地區的地貌要取決于其自然特征,不一定是風蝕蘑菇;ABC不對。故選D。
3.【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因此巖石具有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最基本條件,D符合題意;如果可溶性巖石有風化裂隙,則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發育,但不是該地貌發育的最基本條件,排除A;巖石具有層理結構、巖石中含有化石,均只能表明巖石是沉積巖,不能表明是可溶性巖石,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最基本條件,排除BC。故選D。
4.【答案】B。解析:矗立在尼羅河畔的埃及獅身人面像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太陽輻射強烈,多風沙天氣,風化和風蝕作用強烈,導致獅身人面像缺損嚴重,B正確;該地降水稀少,雨水侵蝕和喀斯特作用弱(溶蝕作用),AC錯誤;離海較遠,不可能受到海蝕作用,D錯誤。故選B。
5.【答案】A。解析:恐龍探海景觀位于海邊,受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拱橋景觀,A正確。海蝕拱橋是基巖海岸常見的海蝕地貌形態,B、C、D錯誤。故選A。
6.【答案】C。解析:未來受海浪侵蝕進一步加劇,海蝕拱橋頂部發生崩塌,殘存的橋墩成為殘留于海中的柱狀巖體,從而形成海蝕柱,C正確,A、B、D錯誤。故選C。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11-17
11-17
11-17
11-17
11-17
12-23
12-23
12-23
12-23
12-23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