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的主旨觀點題目中,轉折詞是一個多次出現的考點。大多數考生對于轉折詞的認知都停留在“轉折之后是重點”的片面認知之中,今天中公教育就通過幾道題目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轉折詞”的另一種可能性-“前后對比”。
例1
在漫長的傳統農業社會,人類一直無法擺脫生產的不足和基礎物資的匱乏,而且社會總財富相對比較恒定,財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資源來供給。這就意味著,國際關系更多地是圍繞獲取有限的自然資源展開的。然而,現代工商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社會財富總量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長,世界各國越來越認識到,共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實現大家利益的最佳途徑。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社會總財富的增長主要依賴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B.社會財富獲取方式的變化對國際關系產生深刻影響
C.國際關系與自然資源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
D.人類正逐漸擺脫自然資源供給的束縛
【中公解析】答案:B。文段的第一二兩句話闡述了在農業社會中,人類通過自然資源獲得財富,因而國際關系的建立也與自然資源有關,接下來,一個“然而”表達轉折關系,后文說明了當今世界財富的積累與工商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有關,所以國際關系的建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轉折”的前后對比了古代農業社會和現代社會在財富獲取方式上的改變帶來的國際關系的變化和不同,故本題答案選B。A選項和C選項、D選項,“自然資源”是轉折之前的一部分內容,片面,排除。
例2
如果僅從文物價值來看,紙質版的古籍文獻的確不適宜大規模地向讀者開放,否則,因為頻繁翻閱以及由此帶來的細菌侵入,必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它們的保存。但如果從史料價值來看,它卻應該向社會開放,因為只有這樣,古籍的文獻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實現,學術研究也才可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古籍文獻:A.需要民眾參與研究
B.保護技術有待提高
C.是否開放是難題
D.文物屬性更應受到重視
【中公解析】答案:C。文段第一句話說明了從“文物價值”看,紙質版的古籍不宜開放,接下來,一個“但”表示轉折,之后用一句話,從“史料價值”看,古籍文獻應該向大眾開放,故本文作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比了開放和不開放各有利弊,故沒有一個定論說明到底是開放還是不開放。A選項,“民眾參與研究”,原文沒有提及,排除;B選項,“保護技術”原文也沒有提及;C選項,是否開放是個難題,符合題干觀點,保留;D選項,原文無此表述,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選項。
綜上,我們發現“轉折詞”出現的地方,不一定是“轉折之后為重點”,關鍵還是要確定作者的傾向,如果作者沒有明顯傾向后者,而是在客觀對比前后事實或觀點,則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全面概括前后文觀點的選項。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8-24
08-24
08-17
08-16
08-16
10-13
09-17
08-21
08-11
08-10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