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概括作為申論考試中的基礎題型,每年省考自然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在復習的過程中,大家在了解了歸納概括的考情大綱、評分標準、作答方法和作答本質后,依然會產生不得要領的迷茫。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從歸納概括的考點出發,去總結它的考試特點和規律。所以,接下來中公教育將從省考歷年考題出發,幫助大家總結這一基礎題型背后那“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9省考】請根據“給定資料2~3”,歸納概括老姚、老唐等基層干部能落實好上級政策規定的主要原因。
【2018省考】概括給定資料2中面館老板老葉能夠成功的原因。
【2015省考】概括給定資料中向國外傳播中華文化的主要途徑,并舉例說明。
【2014省考】請梳理概括給定資料2-5中顯示出的垃圾難題。
通過分析以上考題我們不難發現,其概括的對象大多是原因、途徑和難題等要素,而這些要素又與我們在講詞句段閱讀技巧時涉及的原因詞、對策詞和問題詞一一對應。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鎖定這些要點詞,也就找到了相應的答案,整體作答難度瞬間降低。因此,我們將問題、原因、影響、對策四種考點稱之為歸納概括的常規考點,其找點方法便是回到材料中找相應的標志性詞匯即可。
【例題1】根據“給定資料2”,總結T市新城生態宜居建設的主要理念和做法。
【例題2】從“過去做夢都不敢想”到現在“夢想總是要有的”,請你根據“給定資料2”,談談十八洞村村民的心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例題3】給定資料1中提到了“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業家”兩個概念,請你根據給定資料指出:(1)“社會創業”的主要內涵;(2)“社會創業家”的主要特點。
看完常規考點后,再來看2020年和2016年的考題就會發現考察的要素變為了理念、變化、內涵和特點等非常規要素,這類題目往往比較陌生,會給考生“當頭一棒”,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創新考點。那么在找點時也要有所區分,如果說常規考點鎖定標志性詞匯即可,那么創新考點則需要我們先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想清楚出題人問的到底是什么,才能準確作答。以“特點”為例,聯系生活造句,如一個人的特點可能是比較高、有點黑、非常好心等等,簡單總結一下就會發現,特點往往是與眾不同的地方,即通過比較得出,且以“更、非常、比較”等程度副詞為標志,因此我們回到材料找與社會創業家相關的程度副詞即可鎖定答案。
以上就是關于歸納概括考點的基本分析,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勤加練習,為申論作答打好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12-01
09-17
09-15
08-25
08-05
12-08
12-04
12-04
12-04
12-04
12-04